4月6日,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評選活動辦公室公布了“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”初評結果,共有20項考古成功入圍終評。其中,我省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、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、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等3項考古將沖刺“文物界奧斯卡獎”。

  秦嶺地區(qū)首次發(fā)掘早期現代人化石及生活遺跡

  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。中國及東亞地區(qū)的早期現代人是演化自本土古人群,還是自非洲遷徙而來?2018至2019年,陜西省考古研究院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、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和龍崗寺遺址管委會聯合組隊,對位于漢中市南鄭區(qū)境內的疥疙洞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(fā)掘。在27平方米的發(fā)掘面積中,發(fā)現人類活動面、石器加工點、火塘等遺跡,出土人類化石、石制品、燒骨、動物化石等遺物萬余件。其中,石制品類型包括石核、石片、工具、斷塊和片屑等,工具多見以石片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,其次為尖狀器,屬于華北小石片石器工業(yè)系統(tǒng)。

  研究團隊認為,疥疙洞遺址發(fā)現的人類化石具有典型的早期現代人特征,是中國南北過渡地帶秦嶺地區(qū)首次發(fā)掘出土的早期現代人化石。特別是從中發(fā)現的共生關系清晰的早期現代人化石和華北小石片石器工業(yè)系統(tǒng)的石器,顯示其制作和使用者應是生活在疥疙洞附近的早期現代人。而小石片石器工業(yè)是華北地區(qū)自舊石器時代早期以來長期流行的,由中國本土直立人創(chuàng)造的石器工業(yè),從直立人階段到早期現代人階段,中國石器的類型和制作技術并未發(fā)生明顯的轉變,這充分表明該地區(qū)的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老的人群。

  史前城址核心區(qū)出土各類遺存數以萬計

  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。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(zhèn),地處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南緣。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經在這里發(fā)現了由皇城臺、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的石砌城垣,城內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,是目前中國發(fā)現最大的史前城址。其中,皇城臺是石峁遺址的核心區(qū)域,在4000年前,這座石頭城中的高等級貴族就居住在這座高臺之上,并可能在這里從事宗教祭祀等活動。據考古專家介紹,從2016年開始,考古工作者對皇城臺的門址、東護墻北段上部和大臺基三個區(qū)域進行發(fā)掘,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玉器、骨器、陶器、石雕及紡織品殘片。

  為了進一步準確確定皇城臺的建造年代,北京大學教授吳小紅與科研團隊一起,從皇城臺遺址的多個位置取了紝木、壁畫草拌泥、骨、白灰面、木炭等82個樣品,進行碳14年代測定。結果顯示,皇城臺建造和早期使用的年代在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1900年這一時間范圍。

  秦陵陵西大墓出土國內所見最早單體金駱駝

  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秦陵陵園外城西側勘探發(fā)現一處有規(guī)劃的高等級陪葬墓區(qū),從中發(fā)現古代墓葬20多座、灰坑120座、陶窯4座、古河床4條,發(fā)現14座墓葬陪葬坑。其中一座“中”字形墓葬距秦陵外城只有100多米,考古專家推測,墓主與秦始皇關系非常密切!考古人員對位于秦陵陵園外城西側約440米處的一號墓進行了發(fā)掘清理,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銅器、編鐘及半兩、銅半兩、金帶鉤、金駱駝、金屬俑、銅駑機和玉劍珌等。

  “出土的金駱駝是目前國內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駱駝。出土器物不僅為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以前,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據,也為秦代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科技、文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?!笨脊艑<冶硎?,秦陵陵西這批墓葬的考古勘探與發(fā)掘,有助于對秦代高等級貴族的喪葬制度問題進行深入探討,為中國古代陵墓制度在秦漢時期的發(fā)展演變提供了關鍵性依據,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從血緣政治轉向地緣政治、從封國走向帝國的考古資料證明。

  終評項目呈現“地域均衡類型多樣”特點

  按照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評選章程的有關規(guī)定,評選活動辦公室共發(fā)出選票223張,收到有效選票215張,回收率高達96.4%。根據投票結果,陜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等得票排名前20的項目入圍終評。2019年度重要考古發(fā)現眾多,競爭激烈,專家們對重要考古發(fā)現的學術意義取得比較統(tǒng)一的認識,得票第一的項目獲得200票,位列前10的項目得票數均在135票以上,選票結果非常集中。

  從地域分布來看,入圍的20項考古發(fā)現來自14個省、直轄市和自治區(qū)。陜西有3項入圍,黑龍江、浙江、山東、河南各有2項入圍終評。從整體看,分布省份較多;地域分布也比較均勻,不論是南北方還是東西部均有項目入圍??脊艔娛±^續(xù)保持良好勢頭,西部省份多點開花,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是新疆連續(xù)第5年入圍終評的項目,青海和甘肅今年也各有1項入圍。

  從年代分布來看,入圍的20個項目中,史前考古有7項,夏商周考古有7項,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有3項,唐宋考古有3項。史前考古今年成果豐碩,夏商周考古項目更是連續(xù)幾年以相當高的比例入圍終評。

  從遺址類型來看,除了居址、墓葬和城址居多,類型呈現多樣化的特點。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手工業(yè)遺址有3處——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、河南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、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,這幾項發(fā)現在古代手工業(yè)技術、資源控制和遠程交流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。此外還有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——陜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及一處寺廟遺址——重慶江津石佛寺遺址入圍。廣東“南海I號”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(fā)掘項目是繼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(經遠艦) 水下考古調查項目和遼寧“丹東一號” 清代沉船(致遠艦) 水下考古調查項目之后,我國水下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。(記者 趙爭耀)

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入圍終評項目

 ?。ㄒ詴r代早晚為序)

  陜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

 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

  浙江義烏橋頭遺址

  黑龍江齊齊哈爾洪河遺址

  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

  山東滕州西孟莊遺址

 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

 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

  安徽肥西三官廟遺址

  河南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

  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

  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

  浙江安吉龍山越國貴族墓園

  山東滕州大韓東周墓地

  陜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

  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

  江西贛江新區(qū)七星堆六朝墓群

  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

  重慶江津石佛寺遺址

  廣東“南海I號”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(fā)掘項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