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戶外探險,手機和充電寶都沒電了,只要拿出名片大小的太陽能電池,就可以給手機充電?!?月8日,在西安交通大學科技成果發(fā)布會上,這些聽起來有些不可能的事,科技專家說很快就會變成現實了,它們將改變人們的生活。
西安交大電信學院吳朝新教授說,與傳統(tǒng)的太陽能電池不同,它不僅具有超薄、超輕的特點,還有反復折疊使用的優(yōu)良柔性特性,給了它巨大的發(fā)展應用前景。他一邊演示研制的鈣鈦礦材料,一邊拿陽光動力無人機舉例說明,“在機身安裝上甚至粘貼上這種柔性薄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,不僅減輕無人機的載重,關鍵能為無人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,大幅度提升無人機續(xù)航能力,讓無人機適用性更加廣泛?!?/p>
“未來手機不僅能使用上柔性屏幕,而且還能使用上柔性電池?!眳浅孪M@項技術能早日量產,成為“黑科技”一匹快馬,為民用應急、軍用、可穿戴設備、綠色城市景觀照明等特殊領域應用和發(fā)展作出貢獻。
接下來,西安交大“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”國家工程試驗室的葛晨陽副教授,舉起一臺“結構光3D深度相機”,記者站在安裝有綠豆粒大小的激光散斑投射器芯片的攝像頭前,拍攝數秒后,電腦屏幕上瞬間生成真實反映記者面部特征的立體圖像。
葛副教授說,利用這個圖像就可實現人體面部特征的精確識別,這項技術的技術原理已經在國內外智能手機研發(fā)中得到應用,比如高端手機已經開始設置使用的人臉識別開機等。
葛老師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,患了牙齒疾病的病人,修補損傷的牙齒,需要牙醫(yī)人工制作石膏模,然后依此制作假牙進行安裝治療,由于人工測量的誤差,患者需多次就醫(yī)才能完成診治。有了這項新技術,將相機放入口腔,對受損牙齒進行精確拍攝測量后,便可結合3D打印技術為患者制作與真牙一模一樣的假牙,一次安裝就可完成診治。
葛老師說,經過8年多的研究和自主創(chuàng)新,他所在的研發(fā)團隊已就相關技術申報10項美國發(fā)明專利(其中6項已獲得授權)和40項中國發(fā)明專利(其中13項已獲授權),解決了動態(tài)、實時、準確獲取深度圖像的難題,在小型化激光散斑結構光芯片模組領域實現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