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三秦都市報

位于西安市灞橋區(qū)紡織城的“城市驛站”采用3D鏤空式建設(shè),它剛一亮相,周邊市民就被其“顏值”和“內(nèi)涵”給吸引住了,這里不僅成了人們歇腳、避風、躲雨的“愛心港灣”,更是大伙學習、交流、開展文化生活的“能量補給站”。
“花?!敝胁亓藗€“城市驛站”
昨天中午,記者沿著西安東郊紡西路行至紡三路口時,看到丁字路口東南角人行道邊赫然出現(xiàn)了一個花園,園子里栽種著竹子、棕櫚、劍蘭等各種綠色植物以及牽牛、一品紅等各色花卉?;▓@后面是一座被鮮花、綠植“包裹”起來的二層房子,一樓南側(cè)是全身披滿綠植的公共廁所,北側(cè)是一個用木板、鋼架搭建的立體鏤空式造型,樓梯被“裹”在這個造型當中,并裝點著鮮花、綠植。
“這里已經(jīng)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傳統(tǒng)的‘城市驛站’,而是一個沒有任何顧慮的輕松社區(qū),冬日取暖、炎夏乘涼,在這里,保潔員、社區(qū)居民、過往群眾和學生,都能隨意聊天、休息、學習、看報紙,都是無拘無束的自由放松,不僅是城市亮麗的風景線,還是個‘城市小型服務終端’……”樓梯口的門楣上寫著“城市驛站”,樓梯兩側(cè)的墻面上張貼著介紹“城市驛站”的簡介。
休息區(qū)就像個小型“書吧”
進入二樓的休息區(qū),一間面積約50平方米的廳內(nèi),配備有數(shù)字電視、空調(diào)、飲水機、投影儀、長方形多功能電腦桌和4套桌椅。正坐在方桌前看書的王先生說,他就住在附近,有時沒事他就拿著書來這里看,覺得這里不光各種設(shè)施齊全,還非常安靜。坐在旁邊書柜前的高師傅說,他每天散步走累了就到這里來歇歇腳、看看書,要是口渴了,管理人員還免費給老年人提供水,覺得非常溫馨。
管理員張紅霞說,他們這個書柜里共藏書、雜志3000余冊,包括名人傳記、小說、散文等讀物,種類豐富,每天8點一開門,直到20時關(guān)門,不停地有市民、學生來這里讀書、寫作業(yè),還建議驛站晚點兒關(guān)門,想多學習會兒。還有一些群眾來這里開展“讀書會”活動,在市民們的影響下,自己也變成了“書蟲”。
“書吧”旁有個“暖心房”
穿過公共休息區(qū),旁邊一間面積約20平方米的房子取名“溫暖愛心房”, 房內(nèi)一面愛心墻上懸掛著城市管理執(zhí)法人員、保潔員、綠化工人工作場景照片以及滿臉笑容的肖像照片,照片旁邊貼著市民們的微心愿留言。房內(nèi)還專門配備了微波爐、電磁爐、冰箱、手機免費充電站、空調(diào)等。張紅霞說,這些設(shè)施方便一線戶外工作人員休息、喝水、熱飯。城管、交警和一些市民來這里給手機充電、喝水、歇腳的比較多,保潔員們使用電磁爐和微波爐多一些,他們有的人離家遠,早上出門時帶點飯,到了飯口就拿過來熱一下吃,順便休息一下。
西安市灞橋區(qū)城市管理局辦公室雷主任說,這個被市民們昵稱為“愛心港灣”和“能量補給站”的升級版“城市驛站”,是由灞橋區(qū)城市管理局牽頭,區(qū)委組織部等多部門共同打造的,除了各種服務功能和設(shè)施齊全以外,里面Wifi全覆蓋,更符合當前市民們的需求和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