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車沿西太路一直往南,到長安區(qū)灤鎮(zhèn)街辦西留堡村。遮天蓋地的霧霾中,“百年老油坊”幾個字,仍很醒目。這里算是新址,3年前從灃峪口搬過來的。白墻灰瓦,有點徽式建筑的風格。
榨油作坊最怕澇最怕火
“榨油作坊最怕澇,最怕火,”40歲的高飛,站在被燒過的廠房中,有些無奈,“怕啥來啥?!?/p>
起火的廠房,100多平米,是最主要的榨油車間。外墻和內部陳列均按照灃峪口老址的原型復原,其榨油方法仍是沿襲從清朝傳承下來的工藝——事實上,“純手工”一直是這間老作坊對外最響亮的名片。
14米長的油梁,被燒得漆黑,房頂的木椽、梁、瓦都被損壞。在高飛的記憶中,這是油坊第一次起火,“屋子里的榨油設備,一部分是復制品,一部分是老物件,雖說這些設備向來就是損耗品,但被火燒了,還是有些可惜。”
火災發(fā)生在11月17日凌晨2點左右,當時,高飛一家和榨油工人正在院子里睡覺?!暗任覀儼l(fā)現時,火已經冒得很高了,”高飛叫醒家人,打119報警,“就聽著呼呼的聲音,火著了呼呼的聲音大得很,撲救都來不及?!?/p>
隨后趕來的消防隊員,用了一個多小時將火撲滅。
起火的原因,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。高飛說,油坊的防火工作一直很到位,進入院子時,有明顯的提示牌,禁止抽煙。
此外,廠房外面,擺了一排大水缸,滿滿的都盛著水?!笆掳l(fā)當天中午,來了一個幾十個人的游學團,進入廠房參觀,可能是人太多了,我們的工人沒有看好?!?/p>
想找些舊木料和舊瓦重建
2008年,老油坊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;次年,高讓讓、高飛父子被省、市兩級政府認定為陜西省非遺“老油坊榨油技藝代表性傳承人”。
高讓讓說,申遺成功后,政府每年補貼3000多元,老油坊的名氣也更大了。陸續(xù)有媒體來報道,開車趕來油坊買油的人越來越多,時不時還有游客來參觀。
油坊院子里還有古代石猴一尊。每年做油時,高氏父子還延續(xù)著“敬龍王”、“拜石猴”的傳統風俗。
這場大火,讓油坊受到了重創(chuàng)。難過之余,高氏父子想的最多的,仍然是盡快開工,“從清光緒年間創(chuàng)建到現在,130多年了,有記錄的火災,只有3次,不管怎樣,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,手工榨油的技藝肯定會繼續(xù)傳承下去?!?/p>
從昨天上午開始,工匠已經著手對起火的廠房進行修繕。高飛說,因為廠房使用的木椽、木梁都是舊木料,多為槐木、楊木和松木,現在要找起來很困難。此外,他還想通過媒體找一些舊磚舊瓦,“現在新燒的瓦太貴了,我想買一些舊的布瓦,一來是便宜,二來布瓦的結構可以有利于防水。”
如果你有相關的資源,可撥打本報965369新聞熱線聯系我們,大家一起幫忙,讓這間百年老油坊能盡快恢復開工。
本報記者宋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