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戰(zhàn)國公子”春申君的抱負
關于少年黃歇,歷史記載并不多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他曾游歷許多地方,學識淵博。而他的偶像則是當時著名的縱橫家、外交家和謀略家蘇秦。蘇秦以善辯天下聞名,向偶像看齊,少年的黃歇也在辯才上狠下功夫。
在其游學中,黃歇一邊認真研讀前人的經書史籍,一邊留心觀察當時的割據(jù)形勢。學有所成后,黃歇勇氣可嘉,直接到楚國找了頃襄王。辯論的口才和自薦的勇氣讓頃襄王非??粗兀瑫r值秦國與三晉的關系親密,于是頃襄王特派黃歇出使秦國,刺探形勢。到了秦國的黃歇隨后混跡在上流社會階層。他結交了范雎這樣一批有影響的秦國貴族士大夫,取得了他們對自己的信任,搜取到不少與楚國相關的情報。當時,秦昭王命令大將白起率軍與韓、魏軍隊共同攻打楚國,但軍隊還沒有出發(fā)。黃歇到秦都得知這一消息后,立即向秦昭王上書,力陳秦國“善楚”之利。他向秦昭王比喻道:“如果兩只猛虎互相搏斗,那么旁邊的癩皮狗到最后就會乘虛而人,飽食虎肉?,F(xiàn)在,秦、楚都是大國,互相攻戰(zhàn)只會導致雙方兩敗俱傷,而讓韓、魏那樣的小國坐收漁翁之利。我謹勸大王還是放棄對楚國用兵,使秦楚親善為好?!?/p>
戰(zhàn)國時期,各諸侯國之間都是勾心斗角、爾虞我詐,對于各國國君來說,稍不留心就可能遭遇滅國之殃。黃歇的一番稱述直接觸動了秦昭王。于是,秦昭王制止了白起出兵,退了韓魏聯(lián)軍,并且還派使臣籠絡楚國,訂立條約,結為盟國。按照結盟要求,楚頃襄王需要將太子熊完作為人質送到秦國。而黃歇就作為太子的老師陪著熊完在秦國。黃歇和太子在秦國呆了整整九年。公元前262年,52歲的黃歇成功幫助熊完從秦國返回楚國,并繼承了王位,成為楚考烈王。這位考烈王沒有虧待黃歇,立即任命他為“令尹”(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最高官銜),并封其為“春申君”,賜淮北12縣為封地。
公元前241年,楚國都城由陳郢(今淮陽)遷到壽春(今安徽壽縣)。這時春申君的封地由淮北十二縣改封吳地,其家族也隨之離開黃國故城,遷至今上海、蘇州一帶。黃歇受封之時,黃浦江還是一條無名之河,河中泥沙淤積,河床過高,常常泛濫。黃歇帶領百姓疏通河道,筑起了堤壩,抑制水患,深得民心。人們?yōu)榱藨涯钏?,不僅為他建了廟宇,還將這條河改名春申江,簡稱申江。后來人們便以“申”代稱上海。在上海,黃浦江、申江、春申江、春申村、黃浦區(qū)、春申路等均為紀念這位開“申”之祖。另外,舊上海首家大報思《申報》,也源于春申君黃歇之名,這在上?!饵S氏雪谷公支譜》中有詳細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