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現(xiàn)在的陜西人比上海人還會算賬,砍價砍不到心理價位,就不買你的東西”。第一次從上海來參加西洽會的上海手編藝人何培華,雖然她參加展會這幾天繩編工藝品賣的不怎么樣,但是她真見識了現(xiàn)在陜西人的精明。
今年53歲的何培華今年參加西洽會是她第一次來西安,她帶來了具有中國傳統(tǒng)特色的工藝品,有用彩色線繩編的工藝小掛件,女式唐裝用的盤鈕等。
記者看到有用彩色線繩編的口含銅錢的青蛙,她說這在上海稱“叫財蛙”寓意招財進(jìn)寶,還有一個紅色小船上坐著兩個木娃娃,她取名“風(fēng)雨同舟”、兩個緊密相連的線娃娃叫“百年好合”。她利用西洽會的閑睱時間,去北院門看了看,街上還沒有她編的立體掛件,何女士想她編的掛件一定不愁賣。
她的一個叫財蛙準(zhǔn)備賣50元,一個“百年好合”掛件準(zhǔn)備賣30元,一個“一路平安”掛件賣20元,來買東西的顧客看見她的小玩藝都愛不釋手,可是一說到價錢,顧客都成一半的砍價,何女士說:“一件20元的繩編工藝品,我至少編兩個多小時,可是20元的工藝品顧客砍價到10元,我10元不賣,顧客扭頭就走,感覺現(xiàn)在的陜西人特別會砍價,沒達(dá)到他心理價位他不買,平時上海人也砍價,也就兩三元的砍價,看來現(xiàn)在陜西人比上海人還要會算賬更精明!辈贿^何女士也在想,可能西安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,人們對傳統(tǒng)的手工藝品見得多了,就感覺不稀奇了。
分享到: